设为首页|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特高压治雾霾争议:又一个高铁?
发布时间:2014-03-19 08:34 来源:华电国威
  特高压作为一项投资庞大的国家电网建设工程,饱受争议已有数年,从上马之初中国特高压建设工程的质疑之声就一直如影随形。2014年,特高压治霾高调上两会,决策层对“特高压”的态度也出现了变化。尽管国家电网对“特高压”工程充满期待,但质疑的声音却时时传来。

特高压治霾高调上两会

  雾霾、PM2.5,成为2013年年度关键词。2014年2月末长达一周、波及15%国土面积的重度雾霾,让连片的城市群面目模糊,当雾霾让人们的呼吸变得迟疑沉重,环境污染治理也再次撩拨人们的神经。雾霾已不仅仅是个环保问题、技术问题、科学问题,而已上升为当下中国最大的政治“难题”。

  2014年1月18日上午,《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提交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降低PM2.5首次纳入立法。据媒体称,2013年9月,国务院专门出台治理大气污染的条例,王安顺代表北京市与中央签订责任状,立下壮士断腕的决心。王安顺说,“……因为中央领导说,2017年实现不了空气治理就‘提头来见’。既是玩笑话,也说明了这句话的分量很重。”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关于环保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占比位居第一,其中有关雾霾的最多。

  其中,特高压治雾霾亦高调上了两会。众多能源行业的人大代表及委员纷纷表现出对特高压发展的高度重视。此前备受争议的特高压电网建设在2014年迎来变局,提速特高压建设被认为是雾霾治理的良方。

  值得玩味的是,3月3日,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电网刘振亚在人民政协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发展特高压电网破解雾霾困局》,提出加快发展特高压是解决雾霾问题的治本之策。

  同一天,湖南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拟以全团名义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议,呼吁尽早启动桃花江等内陆核电项目建设,这是湖南代表团继去年以后,再次以全团名义提出尽早启动内陆核电项目的建议。建议提出发展内陆核电将成为中国华北、长江流域以及中南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治理PM2.5等大气雾霾的必要措施。
  也是同一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董事长贺禹表示,核电对治理大气污染效果明显。

  总结来看,三条信息主要表达了如下的意思:发展特高压和核电,可以解决治理雾霾的困局。

  日前,国家能源局召开的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有关工作专题会议上,国家能源局亦将加强天然气供需、加快特高压网络建设、推进新能源发展列为治理雾霾的重要措施。

  在今年,特高压借助“缓解雾霾”的概念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两会期间,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表示:今年5月份,高层将特高压电网纳入政治协商课题进行对话,为解决雾霾问题做贡献。刘振亚称,如果全面实施电能替代和电从远方来,2015年、2020年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可比2010年分别降低12%、28%左右。

  特高压治霾方面,明确得到了高层和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支持。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表示首要措施即实施跨区送电项目,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也提出拟规划建设12条大气污染防治输电通道,其中8条为特高压通道。

  此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也表示,为减轻东部地区发电环保压力,正规划建设12条特高压和超高压跨区送电通道,包括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4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3条500千伏高压线路。

  据业内专家测算,本次大气污染防治输电通道共计投资约2000亿元。据了解,12条输电通道中,目前有8条特高压线路方案已经通过第三方评估。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透露,国网公司将负责建设运营其中11条输电通道,包括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和4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其中最早一批送电通道将在2016年建成。

  据报道,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还称,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20年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

业内普遍认为,国网在两会期间展开“特高压”舆论攻势绝非偶然。“特高压”相关消息在两会期间之所以如此密集、高调,可能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决策层对“特高压”的态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比如,3个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北京展览馆中欧城市博览会国家电网公司展区前参观时就表示,中国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发展“特高压”可以促进这些地区的能源开发,并把它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有助于应对雾霾。

  另一方面,近来雾霾问题异常突出,特别是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持续发生严重雾霾,社会舆论极为关注,大气污染防治变得异常迫切。实施“特高压”主导的跨区送电成为国家能源局力推的项目。发展清洁能源、煤电向西北部集中成为治理雾霾的重要选择之一,效果可期。

  据称,我国发展特高压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一方面,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另一方面还有地理分布严重失衡的特征。我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但用电最多的是东南部,这就要求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变为电力,远距离输送,在全国范围来优化配置,所以需要发展特高压。

  最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国家能源局提出“要加快12条输电通道项目进程”。煤电行业人士称,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煤炭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与此同时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控制雾霾污染也迫在眉睫,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西电东送”。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明确今年的工作重点包括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以优化能源发展空间布局,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这一变化,被电力行业内解读为五年来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快特高压交直流通道建设。

  据媒体称,从多方了解到,作为跨区送电治理雾霾的重要通道,特高压项目审批及建设将明显提速,有望为电力设备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大单。

  分析认为,2014年,我国特高压电网审批将进入快车道,特高压在2014年必然迎来爆发年,从政策以及我国特高压本身的发展状况看,投资机遇也必然不断。

国网高调推特高压

  特高压,指电压等级是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

  电力通过高压线路完成远程输送,再通过变压器降低电压等级供千家万户使用。在电力领域,为减少损耗,一般用升高电压的办法来多送电。电压等级一般标准为220千伏为高压,350千伏到750千伏统称超高压,1000千伏及以上就是交流特高压。

我国从1986年开始立项研究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1994年在武汉高压研究所建成了中国第一条百万伏级交流特高压输电研究线段。

  早在2005年,刚上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的刘振亚在《中国电力报》上发表文章称,加快建设“以百万伏级交流和±80万伏级直流系统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的国家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使命”。

国家电网公司交直流并举战略确立。同时,“晋东南-湖北荆门”和“淮南-上海”的两条10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的前期工作就此展开。

  在2005年11月,中国工程院组成了包括27位院士、7位专家的特高压咨询课题组,围绕特高压输电技术及试验示范工程建设进行了研究和论证,提交了《关于我国特高压输电研究和工程建设的咨询意见》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2006~2020)》中,要求重点研究开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

6个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了晋东南经南阳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我国第一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同年底,第一条直流特高压线路“云南-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项目开工建设。

按照国网人士的说法,特高压电网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能够完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将西部、中部、北部资源地的电力送至东部,是一项多赢的工程。

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特高压项目一直面临着跌宕起伏的境遇。截至2013年11月底,共有两条特高压交流线路、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在运行,3个特高压交直流项目工程在建。

4条已建特高压直流线路分别为“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云南-广东”特高压直流、“糯扎渡-广东”特高压直流、“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线路。2个在建的特高压直流项目分别为“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线路和“溪洛渡-浙江金华”特高压直流线路。

  两条投产的特高压交流线路,指的是华东环网南半环“淮南-浙北-上海”工程和“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另一条在建的交流项目——“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13年4月开工,预计2015年3月投产。

  原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长、国家电网建设公司顾问丁功扬介绍,以上三个特高压交流项目并未经过评审程序。也正基于此,多位电力行业的专家联名上书。

  这给国网带来了一定的舆论压力。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终于收到了国网关于华东环网北半环的核准申请,而后,发改委首次把交流特高压项目交由中咨公司评估。

出乎国网意料的是,这一评审程序,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其特高压计划的实施,并且将交流特高压的争议更大范围地暴露于公众视野中。

 2013年1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在京召开2013年发展工作会议,时任副总经理的舒印彪表示,确保年内特高压“四交三直”开工,其中“4交”线路包括“淮南-南京-上海”、“福州-浙北”、“雅安-武汉”、“蒙西-长沙”特高压交流项目,“3直”线路包括“锡盟-泰州”、“蒙西-湖北”、“宁东-浙江”特高压直流项目。

  但实际情况是,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只核准了一条新线——“浙北-福州”交流特高压工程开工。业内预期的“雅安-武汉”、“淮南-南京-上海”北环交流特高压,及“宁东-浙江”直流特高压线路至今仍未获准。

  2013年接近尾声之时,虽然举行了关于“雅安-武汉”和“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项目的评审会议,但在2013年想获得明确的通过方案,已不可能。

“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线路是华东环网交流特高压项目北半环。华东环网交流特高压项目分为南半环(淮南-浙北-上海)、北半环(淮南-南京-上海),以及“浙北-福州”交流特高压项目。

  因其中一条已建,一条在建,如果“淮南-南京-上海”北环交流特高压项目能够顺利通过评审,就说明国网极力架构的华东环网打造成功,因此对国网来说很是重要。

  “雅安-武汉”特高压交流项目,则是国网提出的“三横”特高压交流电网的最南边的线路,目的是为了解决四川丰水期的富裕水电输送问题。

  另一条“三纵”特高压交流电网中最东边的线路——“锡盟-南京”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12年获得路条。但中国电力科学院总工程师印永华最近向媒体表示:“从锡盟到南京输电项目,我们也拿到了路条,我们上报核准后,到现在没有下文。”

  在外界看来,甚至有怀疑,“锡盟-南京”特高压交流项目是否已经放弃,因为国网还另外规划建设“锡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如此多个特高压新项目迟迟不能核准,国网“三华联网”的交流特高压工程设想遭受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之前,‘三华’联网引起强烈反对,国网目前似乎在避免谈论‘三华’的概念。其在媒体宣传报道或者会议中,都只提其中涉及的各个具体线路、项目工程。”国家能源局“十二五”电网规划专家组成员曾德文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但是,国网的目标还是想打造‘三华’联网。”

由于交流特高压新项目迟迟未被核准,特别是“三华联网”设想屡遭挫折,国家电网公司的“十二五”规划一直未出炉。这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电网专项规划的出台。而国家的电网规划久未出台,又反过来给“交、直流特高压”的争论提供了条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先后编制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发展规划(2013—2020年),分别于2010年9月、2013年5月上报国家能源局,但一直没有下文。

  对于特高压,国家电网公司有着更宏伟的规划,尽管期间波折较多,工程推进缓慢,在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的2013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规划从2013年起的8年间,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别建成“两纵两横”、“三纵三横”和“五纵五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同时到2020年建成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在2013年,国家电网将推动国网公司电网规划和特高压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2014年2月7日,巴西美丽山水电送出工程项目公布中标结果,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位列其中,这是中国输出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2013年12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签署协议,以联合体的方式共同参与该项目的竞标,国家电网占股51%;12月27日发布了项目标书。该项目是国家电网在巴西大手笔投资的延续,此前该公司已经并购了当地多家输电公司。这一计划总投资约44亿雷亚尔(约合18亿美元)的工程不仅让国家电网公司成功进入巴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市场,而且有望带动国内相关设备的出口。国家电网的巴西野心不止于此。去年有媒体援引国家电网巴西高管的话表示,该公司2015年前有望在巴西投资百亿美元。

  随着雾霾话题的升温,国家电网公司对特高压的高调推动势头也逐步加强。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当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人民政协报》发表署名文章《发展特高压电网破解雾霾困局》。

  3月4日,刘振亚在经济界小组讨论会等多个场合不断提及国家电网公司加快特高压建设的诉求。3月7日,刘振亚在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发言称,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快制定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配套出台财税、价格、投资、金融等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急需的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重点工程。

  刘振亚还表示,据测算,如果电能替代真能落实,中东部地区PM2.5的比重到2015年和2020年将比2010年降低12%和28%。当务之急就是用特高压将能源基地的电输送到东方来,用特高压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一次政协全体会议上发言称,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20年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

  在“两会”开幕前,国家电网公司还发布消息称,2014年电网投资将超过3800亿元,其中特高压电网投资约占1/3,并力争年内核准开工“6交4直”共计10条特高压电网项目。

  2014年“两会”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再高调提及特高压电网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孟庆强在“两会”期间表达了重庆对特高压的迫切,建设特高压线路可以开辟治理雾霾新思路。并在“两会”上递交了“加快推进特高压入渝工程”的建议。孟庆强称,10年前重庆就已经成为能源净调入区,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孟庆强预计“十二五”末能源对外依存度将接近50%。而大量的火电厂对重庆来说并不现实,加快特高压建设是唯一的良方。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雾霾治理使特高压的天平已经偏向了国网一边。”

特高压”争议,另一个高铁?

  有媒体曾如此表述:特高压之于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性,恰如高铁于曾经的铁道部,抑或更甚,只不过关键词不是速度,是功率。

  高铁曾经被提出几大质疑,其一、铁道部曾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对于我国大规模地建设高铁,有观点认为建设速度过快。其二、“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对于中国高铁安全性的质疑不绝于耳。其三、“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后,2011年铁路工程大面积停工,原铁道部拖欠施工单位款项等方面的报道也有很多,原铁道部高负债和难以收回成本也备受质疑。其四、有关中国高铁涉嫌侵权的国际舆论一直存在,有些人甚至将我国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看作是一个抄袭的过程。甚至有日本记者曾称中国的技术里有日本的技术。此外,关于“奢侈动车”的质疑、有媒体曾称一个卫生间采购价就高达百万。

  而如今,特高压号称世界输电技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尽管国家电网对“特高压”工程充满期待,但质疑的声音却时时传来。

  特高压电网,指100万伏的交流或±80万伏的直流电网。电力通过高压线路完成远程输送,再通过变压器降低电压等级供千家万户使用。在电力领域,为减少损耗,一般用升高电压的办法来多送电。22万伏为高压,35万伏到75万伏统称超高压,100万伏以上就是特高压了。

  尽管“特高压”这个概念听起来很专业,但它和我们的生活却是息息相关的。一般两说电力是通过高压线路完成远程输送,再通过变压器降低电压等级供千家万户普通老百姓使用。在电力领域,通常为了减少损耗,一般是用升高电压的办法来达到多送电的这样一个目的。具体来说就是22万伏为高压,35万伏到75万伏统称为超高压,在100万伏以上就是特高压了。根据此前国家电网的解释,我国能源资源地区整个有一种分配不均的这样一个状况,西部地区水力和煤炭资源较为丰富,能够生产出很多电力;但是东部用电量大,却没有这样优渥的自然条件。于是,电网就提出了在西部就地建设电厂,发出的电经过特高压线路,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到东部和中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特高压”项目从实验性的项目工程上马之前,在电力整个行业之内争议就很多。在争议声中,试验工程辗转加上了一个“示范”工程,“示范”跟“实验”这两个字的含义还是有很大区别。这样一个“示范”工程于2006年8月9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当年8月19日开工建设。但是,工程的验收却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在2010年12月份,包括王仲鸿在内的23位电力行业的老专家集体联名上书,但是仍然没有阻止国家电网相关项目的建设。

  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于2008年12月底竣工,2009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在工程上马之前,电力业内就有广泛争议,但由于专业性较强,并未引起公众注意。与国家电网对交流特高压项目雄心勃勃相对应的,则是20多位电力行业退休专家曾反对的意见。针对交流特高压的问题,他们已与国网展开了多年的拉锯战,更是联名上书反对“三华联网”。从2005年至今,关于交流特高压的争议仍在持续。

  据称,与高铁类似,也是从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上马之前,电力业内就有广泛争议。特高压输电存在成本高昂、技术不成熟、易造成大面积停电等问题。反对理由主要有:

  其一、交流特高压技术不成熟,上世纪经过九年运行的俄罗斯和做过大量试验的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均已不再采用交流特高压。

  据财经杂志2011年曾援引华东电网人士的话表示,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资太大,三纵三横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规划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是两个三峡的投入。“和500千伏电力输送线路相比,经济性上有待商榷。俄罗斯、日本、美国都停了特高压线路建设,只有我国在建设特高压。”

  由于没有大量输送能源的需求,目前世界范围仅有日本和俄罗斯铺设了特高压线路,且并未投入商业化运行。

  而在中国,国家电网则始终不遗余力地推动特高压输电建设,但由于与国家规划意见存在分歧而进展缓慢。“淮南-南京-上海”和“武汉-雅安”两条线路甚至在递交评审后难以进入行政核准程序。

  此前,中国的能源消费模式是将西部煤炭长距离运送到东部,用于火力发电、供热和工业生产。与长距离输电相比,输煤更经济,业界关于输煤还是输电的争论一直存在。

  其二、用交流特高压将区域电网联系起来,有导致全国大停电的危险。目前国际发展趋势是电网同步运行的范围缩小,以促进电网安全,而交流全国联网意味着全国一个频率。

  依据国际惯例,1000千伏交流或800千伏直流输电被称为特高压输电项目。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电压等级越高,传输功率越大。目前特高压技术只被少数国家掌握。就直流与交流比较而言,电力业内一般认为,高压直流输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会随时变化,因此运行比较稳定可靠、损耗较小、调节迅速,也比较节约线材,能够减少投资。高压交流输电,能比较方便地将其他机械或化学能量转化成电能,并通过变压器随时升压或降压,使用起来比较灵活;但输送损耗较大,而且容易因波动,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扩大停电事故范围。

  2009年1月6日,试验示范线路正式投入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1月的一篇新闻稿中称,“工程投运后,最高运行电压1082千伏,最大输送功率达283万千瓦”,并未达到500万千瓦。但这份新闻稿同时称,试验示范线路“符合设计预期”。

  清华大学电机系退休教授王仲鸿称此为笑谈:283万千瓦的输送功率仅能短暂维持1秒,根本无法稳定运行。“(这条线路)距离和送电功率都不算大,既然设计输电功率是280万千瓦,为什么送不到?送不到就说明有问题。”

  2010年12月,包括王仲鸿在内的23位来自北京和其他地区的电力行业老专家集体联名上书,题为《关于交流特高压‘三华联网’的问题和我们的建议》。这些人中,除一人为电监会在职官员,其余22人均为退休官员和专家。建议在2011年1月7日被呈至国务院总理案前,总理批阅后由国家能源局辗转至国家电网公司。

一切都未能阻止国家电网公司继续推进以交流特高压技术为核心的“三华联网”建设。接近电监会的消息人士曾称,国家电网公司正通过各种渠道力推“三华联网”相关项目上马,要求尽快核准淮南到上海的第二条交流特高压线路。国家电网公司不承认试验示范线暴露出来的问题。2011年1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给在《建议》信上签字的多位老专家分别发了一封信,坚持称“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全面成功”。

国家电网公司宣扬的远景,是“三华联网”后跨区输送电容量超过2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0%以上。

在反对者看来,试验示范线证明,这是一个耗资巨大但最终只能降低输电能力运行的气泡工程。为保安全,试验示范线实际调度运行中的最大输送功率为200万千瓦,通常则为100万到150万千瓦之间。这就如同修了一条原定最高时速为500公里的高速铁路,结果最高瞬间时速只能达到283公里,且无法稳定运行,大部分时间只能按时速100—150公里运行。

专家们更担心的,则是由交流联网而来的全国大停电的潜在风险。

其三、输电线路越长、电压越高,造价越高,且超过一定距离后用交流特高压输电,损耗和阻力增大,长距离送电不如送煤划算。尽管国家电网公司一再宣称这个技术难题已经获得了突破,已经拿到比较稳定高压输电的能力水分了,但专家们认为实际情况并不像国家电网说的那么乐观。

  业内人士表示,特高压电网建设成本高,而且往往不能达到满负荷,其经济性和效率并不高。而且西部地区大量上马火电用于特高压输送也需要考量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特高压建设需综合(行情专区)考量各地情况,雾霾治理和缓解用电缺口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特高压电网应该是最后一个选择。日本和前苏联都曾使用特高压电网,但后来都放弃了。

  目前,中国的长距离输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主要使用50万伏的直流和交流电网。业内公认,50万伏的线路,经济输送距离在600公里以内。超过此标准,则损耗加大,输送能力下降。而国家电网决心将电能输送到更远的地方。

  经济性的问题,成为反对此交流特高压项目的最重要原因。J据专家分析,“直流方案2015年、2020年静态投资额分别为166亿元、353亿元,比交流特高压方案(367亿元、819亿元)分别少201亿元、466亿元。”

  此外,一是特高压电网比其他电网输电成本低。在同容量、等距离输电情况下,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电网与500千伏电网比较,造价只有73%,走廊占地宽度只有33%,损耗只有25%。直流特高压也是类似情况。二是用特高压电网输电比输煤更经济。我国不同地区上网标杆电价差价较大,内蒙古和新疆等产煤地区不到0.30元/千瓦时,浙江、上海等地已超过0.46元/千瓦时。通过特高压电网送电落地电价比输煤到华东等地建厂的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低3—8分钱。但是,并不是特高压电网投产后电价总水平就一定会下降。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卢健曾表示,一方面,销售电价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线损和政府性基金四个部分构成,单纯输配成本仅占其中一部分。另一方面,当前电价积累矛盾较多,无论是去年8月20日火电上网电价的单边提高,还是燃煤机组脱硫后的成本变动,都未形成有效的价格疏导,电网公司的经营成本压力正空前加大。

  实际上,在赞成交流方案的专家中,他们也对交流特高压方案进行了经济性的比较,得出了交流特高压的方案是最优选择。但问题是,另外两个比较方案都是500千伏交流输电方案,并未将直流特高压输  电方案列入比较对象中。

按照反对者的观点,如果按国网的全面采用交流特高压技术的规划,估计至少要浪费五千亿元。更令他们担忧的是,从“雅安-武汉”工程中经济核算可知,交流特高压方案要使相关电价增加0.1元/度以上,而直流方案只增加0.05元/度。

  观点认为,“电价是国家由成本倒推确定的,输电成本愈高,国网的提成愈高,国有资产也愈大。所以国网分成的利润和资产就是这样形成。用户面对的是没有选择的垄断电价市场,即使表面的居民电价是经听证会协商定价,但占总量85%的工商业电价早已高出成本一倍以上,它通过产品和服务增加了成万亿元的额外税费负担。”

  到底是用直流,还是用交流?双方僵持不下。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规划中心主任佟明冬称,“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我认为我国交流、直流特高压应该都是必要的,要形成互补。”根据其说法,交流特高压在技术安全上是没有问题的,从技术上来说,特高压交流网架有其技术上的优势。对于经济性来说,交流特高压的成本确实较高,但是需要看最后的目的值不值得。

其四、垄断之疑。业界对特高压项目的异常敏感,认为国网推行特高压就是为了加强全国垄断,形成全国一张网。中国的所有区域电网将全部用交流特高压连成“一张网”,意味着国家电网真正形成全国性的绝对垄断。这显然与政府破除行业垄断的精神背道而驰。

国家电网向国内11亿民众供电,资产规模超20000亿元,员工数量达190万人。近两年发改委多次上调电价,电网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运营效率未明显提升。

始于2002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曾在国家电网内设立了五大区域电网公司。改革有意鼓励区域电网做大做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股份化改造以促进竞争。

国家电网建设特高压电网从技术上形成了壁垒,会与通过改革形成的区域电网体制格局形成矛盾,国家电网借雾霾推动特高压工程将进一步强化垄断地位。

分析称,电价是国家由成本倒推确定的,输电成本愈高,国网的提成愈高,国有资产也愈大。所以国网分成的利润和资产就是这样形成。用户面对的是没有选择的垄断电价市场,即使表面的居民电价是经听证会协商定价,但占总量85%的工商业电价早已高出成本一倍以上,它通过产品和服务增加了成万亿元的额外税费负担。

此外,老专家们曾质疑,对交流特高压技术本身也有争论;但他们在反对国家电网公司的交流特高压联网上并无分歧。他们都直指,国家电网公司为了达到垄断目的不考虑经济合理性,对此深感忧愤。

有业内人士亦指出,特高压点对点的输送特点,以及其输电经济性和对西部地区环境的影响都仍需考量。

其五、治理雾霾之疑。有观点认为,我国规划在西北地区建设4.7亿千瓦煤电,估计耗煤量在4.5亿吨。考虑到大气环流,电厂都放到西部,其排放可能随大气环流覆盖到整个国土。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亦表示,特高压需要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实现资源配置还要算清楚经济账。雾霾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的问题,相比起电煤,散烧煤才是雾霾的主要源头,而这并不是简单的“以电代煤”能够解决的问题。

有观点认为,特高压可以通过“远方输电”来减少东、中部地区的火电厂布局,以减少污染排放。不过,特高压方面,远距离输电只是将污染从A地转到B地,从总量看污染没有实质改变。另外,特高压交流的线损网损一直备受争议,如果电损过大,是否得不偿失?

特高压输电的治霾效果尚难定论。有媒体分析称,当前国内仍以燃煤发电为主,从输煤改为输电,只是将本该在东部地区烧的煤提前在西部烧掉而已,本质是污染的转移,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空气污染。而且,长期以来的输煤格局也导致西部地区火电产能远远无法满足东部需求,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输电,势必导致“小火电”的无序增长,污染将更加严重。

2013年全国火电装机量中,中东部地区占近七成,长江沿岸平均30公里就建有一座电厂,华东地区单位面积火电装机密度为西北地区的16倍。目前火电环保措施主要靠加装脱硫、脱硝设备,环保成本较高,电厂规模与集中度直接决定了环保效果,西部地区一度电产生的燃煤污染将比东部地区更高。在发电领域,几乎垄断供电业务的国家电网一直向全国各发电企业低价购电,然后加价出售给企业和消费者。发电企业为降低成本,只能使用包含污染物质的劣质原料发电,这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