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是自然的水汽凝结现象,其与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霾则是排放到空气中的尘粒、烟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是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结合所导致。因而雾霾产生是自然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造成的不断增加的污染物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上我国雾霾是近几年才显现的,其并非突发,而是由缓慢积累到集中快速暴露,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我国雾霾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工业生产使用燃煤、燃油以及居民生活中排放的废气、烟尘等污染物造成的。其中工业生产排放污染源应是主要原因。
我国长时期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利用控制将是雾霾防治的重要关键环节。在煤炭利用中占了大部分比重的燃煤发电厂,国家下大力度针对火电机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粉尘等烟气排放污染物进行治理。最新执行的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堪称史上最严,国际领先。许多排放指标甚至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如烟尘指标,新标准为30mg/m3,欧美发达国家仅为50mg/m3;二氧化硫指标,新标准为35mg/m3,美国仅为190mg/m3。
在国家和行业的共同推动下,火电行业烟气治理取得了巨大成效。截至2013年底,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已占全国现役燃煤机组容量的91.6%,电力二氧化硫减排总量由2005年的1300万吨降至2013年780万吨,烟尘排放量从1980年的399万吨降至2013年的142万吨。火电行业节能减排相关法规、标准也日趋完善,常规火电烟气减排已步入正轨。这其中创新性的技术也使进一步降低火电污染成为可能。
2014年9月,山西大同云冈热电厂300MW机组采用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SPC-3D)技术进行提效改造,完全达到甚至低于燃气机组排放标准,实现了火电机组的超低排放。2014年12月,内蒙古托克托电厂600MW机组采用该技术实现烟尘的超低排放。2015年2月,作为国内首台百万等级投运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锅炉机组———神华神东电力重庆万州电厂超超临界#1机组脱硫除尘系统与机组同步一次性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同样采用的是该SPC-3D技术,以超低投资成本实现超净排放,充分论证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现行火电环保超净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可以说我国火电污染物减排为大气污染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总量不断下降,火电布局明显优化时期,雾霾仍时常出现,除了长期污染源积累短期难以净化外,工业小锅炉及民用生活散煤利用减排(据统计2013年我国散烧煤炭约8亿吨)及其他工业污染源防控效果也相对不够理想。因为集中燃煤的电厂并不是唯一的最重要源头,如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51.0%下降到如今的近30%。用煤大户的钢铁、冶金、水泥等行业以及石油化工等都是重要的污染源。
但是相对于火电烟气治理,我国其他非电领域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在治理技术、治理经验、政策标准机制等都相对不够健全。如火电烟气治理行业,虽然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需健全市场环境机制、商业运行机制、技术创新机制、探索和建立污染物指标交易平台等,但已经有可行的技术、较严格的治理标准,补贴财税政策(脱硫电价1.5分、脱硝电价1分、除尘电价0.2分)及减排治污商业模式等,也构建了基本的电力企业节能减排信息统计、指标监测和目标考核体系。而非电领域的烟气治理之路将会更加漫长而刻不容缓。
针对其他行业工业污染防控的现状,可以借鉴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经验,稳步地在电力减排基础上进行推广探索;要逐步理顺非电行业的可操作的环保标准,要针对行业地域特点有区别的执行;要加快非电重点排污行业的烟气治理工程步伐;完善补贴政策支撑体系,可以效仿电力特许经营试点,通过特定的商务模式,以国家财税补贴等形式出台减排补贴价格;在国家政府层面积极主导非电企业节能减排信息统计体系,将指标检测与最终环保责任考核承担有机结合,总结电力环保经验教训,切实推进“第三方治理”。
此外,散烧煤的集中利用方面,关键是加强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逐步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淘汰中小型燃煤锅炉的力度,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尽可能地通过优化布局,将分散的需求电能热能区域统一规划受供于高效节能的大型电力机组,同时对偏远农村地区进行财税补贴,支持并引导推广使用洁净煤,以实现绿色煤炭利用。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量居高不下,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将会持续。冲破“霾伏”需要追根溯源,做好污染源防控,这不仅需要各类环保技术创新应用,也需要各主要排污工业领域法规、标准、治理模式等环境机制的协同配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