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中巴油气管线构想深陷安全误区
发布时间:2015-08-20 09:13 来源:华电国威
  经济安全是我们时刻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我们追求经济安全时必须全面、冷静考虑,不能追求不合理的目标,更不能为了解决一个较小的问题而主动陷入大得多的问题,以至于铸成大错。某些舆论热议的中巴油气管线项目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不具备可行性。
  今年春节前后,一篇题为《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4月运营我国石油运输线缩短85%》的报道在网上和微信上不胫而走,流传甚广,讲的是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瓜达尔港已基本竣工,预计将于4月中旬全面投入运营,巴基斯坦当局表示会逐步将瓜达尔港打造成一个自由贸易区,从瓜达尔港至喀什、贯穿巴基斯坦南北并连接新疆西端的中巴铁路与公路一旦贯通,波斯湾石油在瓜达尔港上岸,再从陆路输往中国,比全程海运输往中国的路程缩短85%。但这篇报道的上述说法是在混淆概念。因为中国石油天然气主要消费地区是远离新疆的东部沿海和中部,波斯湾石油海运到达中国就是直接到达中国主要消费市场,倘若取道瓜达尔港运到喀什,则还需要经过漫漫数千公里管道、铁路转运方能抵达东部和中部消费市场,实际路程绝无可能缩短85%。
  而且,海路全程基础设施已经齐全,但这条构想中的路线没有相应基础设施,即使建设铁路、管道、公路,也需要翻越海拔五六千米的喀喇昆仑山口,穿越数千公里沙漠戈壁,不仅运输量有限,而且日常运营维护成本必定十分惊人,摊入日常运营维护成本之后,整个运输成本肯定高于海运线路,而且这笔固定资产流动性极差。
  更何况无论是瓜达尔港所在的俾路支斯坦,还是瓜达尔-喀什沿线附近的巴基斯坦联邦直辖部落区等地区,都是三股势力猖獗之地。至于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巴-阿边境、接近中巴边境的联邦直辖部落区,近10年来巴基斯坦军队在此投入上十万兵力平叛、反恐,疲于奔命,问题却依然日甚一日,联邦直辖部落区实际上成了游离于巴基斯坦政府实际控制之外的化外之地。穆沙拉夫执政时推进地方直选,把原来上级政府任命的县长改为选举产生,这种貌似“民主化”的政治改革进一步恶化了动乱地区的秩序,因为选举产生的县长一旦在选区内动武打击三股势力,甚至仅仅是提供情报,就必然损失大量选票。最令人忧虑的是,巴基斯坦平叛者甚至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输掉了国内舆论战争,被不少掌握话语权力的势力涂抹成“非正义”一方,连最高法院也在2007年以“调查失踪人口”为名发起主动司法调查,酿成了严重的司法与政治危机,穆沙拉夫也最终在国内司法与政治危机中下台,避祸国外。在这种情况下,倘若真的耗费巨资建成瓜达尔-喀什-内地油气运输线路,结果只能给敌人创造掐我们脖子、勒索我们的机会。
  而且,与中巴油气管线项目倡导者们声称的相反,这条管线无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反而有损中国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安全目标不应当是在战时保持平时的能源消费数量和模式,为这样一个不合理的目标而投入资源是错误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工业生产中很大一部分是面向出口市场,在战时不可能维持这样的出口规模,由此会大幅度减少平时为生产、运输出口商品而消耗的大量油气能源。而且,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煤炭资源,平时为了保持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竞争力而要尽可能多使用廉价的进口油气,熊市时期尤其如此,战时则可以将相当一部分油气消费转为煤炭。
  类似,我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也不可陷入同样的误区。我们的粮食安全目标不应当是在战时保持平时的食品消费数量和模式。在和平年代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只不过是一种可以去满足的正常消费需求而已;在乱世里仍然这样追求,就成了一种罪过,我们不能把这当作我们必须在战时满足的目标去追求,并由此出发去制定我们的基本粮食自给率、种植模式等目标,人为压制食品进口。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免危机猝然来临之际措手不及,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平时把弦绷得太紧,那样的话除了招致社会阻力和逆反心理、误导我们的资源配置之外,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其次,尽管我国海上武力与西方强国还有相当差距,战时很可能被切断从波斯湾进口油气的海上运输路线,但即使出现这种极端情况,国内产能和从周边陆地邻国进口的油气资源届时也应能满足需求。 第三,声称从波斯湾进口的油气在瓜达尔这样的阿拉伯海港口下船登陆,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从而提高中国进口的安全性,这是荒唐的。因为占有中东政治军事影响力优势和海上武力优势的西方强国届时只需禁止海湾国家对中国出口油气,就能从源头上切断中东油气对华供给,无需费时费力在海上搜寻中国运输船舶。即使需要与中国海军交手,对于西方和印度海军而言,远离中国海岸数千海里的阿拉伯海也是一个比南海、马六甲海峡理想得多的战场。 第四,一旦发生不测之变,情况复杂地区的油气管道必然成为其他方面勒索讹诈进口国的工具。这类情况已经一再发生,从俄罗斯经过乌克兰对欧出口的油气管道,到果敢冲突中的中缅油气管道,莫不如此;中巴油气管线倘若建成,而且居然能够在中国油气消费中占据一席之地,未来遭遇动乱时也会这样。在当前可能持续10~15年的初级产品熊市中,印、巴两国社会体制差异和国际市场行情等因素,决定了巴基斯坦经济落后于印度的差距将进一步显著拉大,南亚次大陆实力对比格局失衡将显著加剧,为了我国的国际战略,平衡南亚实力对比,我们必须给予巴基斯坦经济一定程度的扶持,但这种扶持不能不考虑经济和政治可行性。巴基斯坦国内社会环境决定了该国商业环境相当差,国内政治性风险相当大,某些舆论热烈倡导的中巴油气管线等项目因其巨大政治风险和天文数字经济成本而近乎天方夜谭,至少一二十年内如此。而国内某些人之所以无限拔高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和经济价值,严重误导国家决策和社会认识,有些人是因为认识能力不足,有些人则是出于私利动机,更有些人、有些势力追求的恐怕还不仅仅是经济私利,而是抱有不可明言的政治动机。对这些,我们必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认识。
  就总体而言,倘若实施得当,“一带一路”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崛起的里程碑,但成功的前提是准确识别风险、有效规避和消除风险,政治性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巴经济走廊,乃至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潜力、可行开发方式和重点发展方向。走出“韬光养晦”,走向“有所作为”,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要求;但有所作为时务必时时把握适度原则,亦即要准确把握整体投入的总量和方向,避免滥用力量,防止重蹈历史上众多新兴大国起飞夭折、雄心壮志化为泡影之覆辙。就总体而言,海上丝绸之路的分量和发展空间远非陆地丝绸之路所能比拟,我们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必保,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特别是覆盖中亚和部分西亚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实际上应该奉行“以攻为守”原则,中巴经济走廊就在其中。今天,在“一带一路”热潮中,我们心要热,头脑要冷,要明白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等项目的众多讨论未必完全切合实际,不少是相关地方政府或外国政府希望沾光,为此拼命扩大“一带一路”范畴,以便把本地/本国包括进去,或是夸大本地/本国所处方向的经济政治重要性。中国和中央政府不能扮演“人傻钱多”的角色,从事实务的经济界人士更一定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贸然听信忽悠而把真金白银投入风险过高、预期回报过低的地方。只有这样,“一带一路”才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