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市场化电改背后的隐患
发布时间:2013-10-09 08:51 来源:华电国威
   在市场化电价环境中,如果输电线拥堵时,各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谁有优先权?谁为拥堵付费?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决定输电资源的分布、新建和扩充?这些问题不应该被忽视。

   最近有报道指新一轮电改方案已就电价形成机制达成共识,将推广直购电,形成市场电价机制。这一改革方向无疑是鼓舞人心的。在已经推进电力市场改革的国家和地区中,通常有两种电价形成机制:反映实时市场的竞价上网和节点价格机制以及直购电的双边长期合同订定机制。

   这两种机制相辅相成,各自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完整的市场化电价机制需要配套使用这两种机制才能既保证价格形成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资源约束,又避免投机者操弄市场,造成损失。

   电价形成机制的确立,不仅关系到供求双方的支付和资源的配置,还决定着电力市场其他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安排。这其中包括了:输电线拥堵时,使用拥堵网线的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谁有优先权?谁为拥堵付费?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决定输电资源的分布、新建和扩充?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即便厂网分离、政府推广直购电,电力市场改革仍然举步维艰,极有可能还要回到原有的老路上。

   因此,理解两种价格形成机制的原理和功能,对于正确设计电力市场、促进市场交易形成和提高电力系统效率至关重要。

不可忽视的漏洞

   电力市场化的本质,就是通过竞争,实现电力系统的最优调度(optimaldispatch,亦即国内文献中所说的“经济调度”)。由于需求的实时波动和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新能源的波动),电力作为商品,其每一个时刻的价格都有所不同。

   与此同时,由于电流在电网中受到物理规律约束,电网结构和输电约束会造成同一时刻电网每个节点的价格也会存在差异。特别是当一条输电线拥堵时,其两端的发电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市场一定程度被分割开来,只有通过价格的差异,才能体现出输电资源的价值和不同地区消费对整个系统造成的成本。

   也因此,竞价上网和节点价格机制被认为是管理输电拥堵问题的最有效支撑,也是唯一能对输电资源配置、新建和扩充释放正确信号的机制。

   所以,电力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竞价上网和节点价格机制是唯一准确反映电力系统供求关系和资源约束的价格机制,是唯一能对资源正确配置和供求双方释放正确价格信号的模式。

   重要的是,由竞价上网和节点价格形成的实时价格信号,是直购电时买卖双方订定电价合同时的正确依据。大用户如何选择供电者?直购电的买卖双方如何议价?如果直购电造成的拥堵使直购电合同无法履行,发电、输电和用电三方应如何分摊供电稳定责任?

   在一个缺乏竞价上网和节点价格机制的电力系统中,上述问题都难以解决。根据政府定价所形成的供电合同,由于不能反映不同地区电力供求的关系和输电约束,会造成极大的无效率。更严重的是,缺乏正确价格信号作为参考,使直购电的买卖双方的信息搜索等交易成本攀升,会阻碍议价的形成。

   这也是厂网分离后,直购电无法自发形成、直购电试点大多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合同的功效

   竞价上网和节点价格虽然有如上所述的诸多优点,然而其缺点也非常明显。这种实时报价、竞价和交易的模式,鼓励了市场投机者操控价格。

   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电力危机的一大肇因就是安然公司等投机者利用竞价上网机制操弄电力价格。而直购电的长期合同模式则是抑制市场投机的有效机制。

   根据斯坦福大学FrankWolak教授的论证,由于长期合同规定了供电方供电的数量和价格,如果供电方在实时市场通过降低产出而抬高价格,供电方反而需要以被自己抬高的市场价购买足够履行合同的供应量,这会对供电方自身造成损失。

   这一机制的存在有效抑制了供电方操控市场价格的意愿,也使得投机者钻空子的空间变得狭小。

   在欧洲,多数市场采用的是长期合同模式。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因为欧洲每一个国家内部的电网输电能力都较为充足,较少出现输电线路拥堵现象,因此,这些国家推行节点价格的必要性就较低。

   相反,在美国各大电力市场中都普遍存在输电拥堵现象,故而节点价格就对指导长期合同价格有着重要指标意义。总之,一个会发生输电拥堵的电力市场,应当以竞价上网和节点价格为基础,推进价格体制  改革。

   除去价格机制本身的设计外,推行价格机制普及的顺序也对市场状态的确定至关重要。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澳大利亚电改和加州电改的区别。前者形成了较低的价格,政府也在改革中获取了较好的财政收益;而后者则恰恰相反。

   有趣的是,这两个市场都是“竞价上网节点价格”和“长期合同”并行的市场,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改革结果呢?答案就是这两个市场推进两种机制的顺序不同。

澳大利亚先推行长期合同,然后形成高竞争性的即时市场。

   在改革伊始,政府根据以往定价,给定了一个较高的指导价格,使得改革过程中,原属于政府的电力资产以较高价格出售。而其后形成的即时市场,由于长期合同抑制了投机,形成了较低的节点价格。这一较低价格拉低了来年的长期合同价格。

相反,由于加州一开始以竞价上网节点价格为主,投机者投机意愿高,拉抬了实时市场的节点价格。而较高的节点价格最终导致了长期合同价格也偏高。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是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重大战略性措施,不仅对能源价格和经济运行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国环境保护等其他重要战略起着支撑作用。

   然而,日臻成熟的市场设计理论揭示出,市场规则的确定不再是简单的一种模式的确立,很可能需要多种机制组合;影响改革效果的也不仅仅是每个机制的设计,机制之间的顺序和组合方式也显著的影响着改革成败。

   在国际电改经验日益丰富的今天,中国电改时需要汲取各国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制度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